本篇文章1498字,读完约4分钟
据亚当斯通讯社9月20日报道,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江洪周六表示,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近一年初步建立体制框架,但产业功能依然不强、离岸功能不强、税制改革步伐不加快等 自由贸易区的功能扩展区是未来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议以临港地区为替代地。
裴勇俊今天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主旨为“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的经验和前瞻”的演讲时这样说道。 据他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目前的进展进行调查、整理和归纳,并陆续发表许多研究报告。
上海自贸区的产业功能、业务功能、政策制度必须完善
鞖长洪表示,去年9月29日正式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投资管理体制、金融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基本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他说,上海自贸区的核心任务是发挥制度创新功能,建设制度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这些制度创新)有相当一部分是可复制的、可宣传的。”
但是,裴长洪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快速发展仍面临挑战,必须在产业功能、业务功能、政策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
裴长洪表示,上海自贸区产业功能不强,设定偏服务业。 由于土地库存有限,制造业快速发展受到限制,未来区域扩大是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选择。 另外,离岸功能比较弱,自由贸易区为离岸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由于管理基础薄弱,离岸贸易公司的运营管理规则没有建立,离岸账户的设立受到很多限制。 加之离岸贸易服务提供者对税收的敏感性较大,但离岸货物的税收优惠及公司征税优惠等措施仍空白,不利于离岸贸易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裴长洪说税制改革的步伐还必须加快。 税收优惠政策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核心要素,也是赢得离岸业务的关键。 但目前自由贸易区在离岸贸易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与香港、新加坡等有差距。 国际船舶注册登记的税收优惠力度小,影响离岸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中资船舶的回国登记,进而影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建设。
据介绍,区内公司活力不足的问题也必须处理。 截至6月,自贸区内新建了公司房屋,但真正有税收收入的公司不到三分之一。 空由于期限有限,租金不断上涨,搞实体经济的公司只能呆在自贸区门外,很多公司虚拟注册进入自贸区,自贸区成为“注册区”。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范围必须扩大,临港地区将被替代
裴长洪总结说,上海自贸区功能拓展区是打破困境、跨越快速发展、完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的必要环节。 他基于“扎根上海,布局全球”的构想,提出从物理和虚拟两个方面扩大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范围,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建议纳入整个上海临港地区,扩大自由贸易区的范围。 临港地区总规划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分为主城区和上海临港产业区。 该区已具备接纳自由贸易区扩张区的基础,可以作为自由贸易区扩张区的选择之一。 临港地区定位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术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先进重大装备、民航空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考虑到制造业加工和旅游休闲两大功能缺少上海自贸区,这种组合将相辅相成。
其次通过增设配套区,与自贸区主区功能的错位互补,不适合放在自贸区的较大型项目和影响环境的项目放在配套区。 第三,借鉴台湾自贸港区外加工政策,设定可以委托区外加工的业务范围。 例如,从事加工制造的自由贸易区公司,必要时委托区外制造商加工; 从事物流的自由贸易区公司,可以在区外申请物流配送的改性和简单加工。
第四个建议是建立“电子围栏”管理体系,对自贸区的公司、货物、人员实行特殊监管,实现公司的区外经营、货物区外销售、人员区外居住,从虚拟空之间扩大自贸区的功能范围。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社科院专家:自贸区功能扩区是未来快速发展必然选择”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