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1字,读完约2分钟
立秋以后,天气变凉了。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授周鸿图警告,秋季是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的季节,是感冒、腹泻、缓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高发期,应面对季节交替,正确养生,消除误区,健康度过秋季。
“春秋寒”是我国流传的养生疗法,但许多人即使感到寒冷,也不多次穿衣服或穿袜子。 事实上,秋季冻结必须适度,过度添加衣服会导致汗液蒸发、阴津消耗、漏气; 秋天太冷的话,秋天干燥,会伤肺,受到寒冷的袭击,有可能会发生感冒、咳嗽、肺炎等疾病。 特别是抵抗力和免疫力低的老年人,面对秋天早晨、晚上温差较大的问题,需要在保持机体凉爽的同时,适应气候变化,适当观察保温,特别是脚的保温,以防止感冒、呼吸道等各种疾病。
巧妙地消除“秋天的疲劳”
炎热的夏天,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能源支出变大,因此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债务”。 秋天到了,随着气候变凉,身体各系统逐渐进入生理休养期,发生秋季疲劳。 四肢无力、疲惫不堪、咽干、口干、鼻干都是秋季疲劳的表现。
周鸿图建议,要消除秋季疲劳,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晚睡习性,晚上10点前睡觉,保证早睡早起。 另外,适度午睡也有助于消除秋天的疲劳。 另外,清淡饮食,不吃辛辣烧烤,或少吃油腻肉食,多吃西红柿、辣椒、茄子、土豆、梨等含维生素的食物,加强锻炼也是消除秋季疲劳的好方法,早晚为宜。 训练方式以登山、散步、体操等简单运动为主。 也可以在室内培育植物,调节室内空气体,增加氧气含量。
不应该有“悲秋”
一位专家研究表明,秋季以后的日子一短,就会影响人体的生化过程,干扰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改变情绪,甚至可能引发精神疾病。 除了秋风萧瑟、落叶满层、寒蝉悲鸣等景象外,还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情绪、灰色心理。
周鸿图提出,调节情志,防止“悲秋”是秋季老年保健的重要文案。 秋天的杀气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特别是“空”巢老人更容易悲伤。 应对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参加社会交流活动和体育训练,只要不违背保健,工作比静好。 进行适度的室外活动,舒展筋骨,例如攀登高景色,心情就会变得舒畅。 太极拳、气功等以前流传下来的保健项目也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本报记者王璐通讯员陈双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中医专家谈秋季养生:“悲秋”不可有”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