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01字,读完约10分钟
使行人昏厥的高架交叉地
人行道变成羊肠
汽车和非汽车的混行造成了南一环北宽道路的异常拥堵
核心提示:“创造良好、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人们能够诗意地、画心般地生活在大地上。 》著名的建筑城市理论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馥一生致力于这个目标。 但是,他发现中国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仍然无法避免“城市病”。 人行道变窄了,老人不敢过马路; 千城一面,钢筋混凝土森林带来的压抑、枯燥、吞噬历史文化,享受人们的生活情趣……我们的城市建设,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这不是小问题。 因为那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否,是国家大事。
让老奶奶从容不迫地过马路是个好城市
在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的今天,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合理科学,无疑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不仅是专家,普通民众也对许多城市环境不满。 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是好城市?
南北交叉地:宽阔的道路,三个红灯,老人不敢走
合肥市南一环和东一环的交流会所,是当地有名的裕溪路立交桥。 地面上的五条主干道聚集在这里,在十几条水泥桥墩上,两条高架道路盘旋而过。 这里被合肥人称为“最容易昏厥的地方”。
72岁的小王住的宋斗湾小区,在这个多拥挤的南方。 “自从这里修好以后,我就不敢去了。 至少20分钟就能过马路。 有时半小时或一个小时都过不了。 我家说我想从蚌埠来。 “你们合肥的路上没有笔直的东西。 大家都是斜的家伙! ’“小王说起这个地方,觉得有趣得不得了。
记者像小王说的一样,体验了过马路的困难。 从她家到西北的裕丰花市,就在附近的距离上,竟然有三个信号灯。 过马路的过程中,发现两条右转车道的车流量很多,再加上过汽车以外的道路,走这条距离可能并不轻松,对老年人来说更难。
该交通中心于去年5月1日最终开通。 “这条路不方便了。 ’在附近卖烧饼十几年的魏大姐说,几乎每天都会看到这里发生事故。 “看,十几辆路车正朝这条路开。 这条路这么窄。 经常看到两辆车相撞。 ”
魏大姐的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据记者所见,这里确实形成了堵车点。 繁昌路、东一环、明光路、南一环南宽4条道路的车辆,都驶进只有2车道的南一环北宽的路面,入口混乱、拥堵。
小王家的入口在这个枢纽的南口,有三个十字路口。 “目击了坐电动汽车的3人被大型车撞倒,2男1女倒下。 请看这里。 有人来,也有人去。 没有信号灯,车开得很快。 为什么不引起事故呢? ’王先生兴奋地说。
马鞍山路:扩建道路,修建高架,修地铁,人行道曲折
住在马鞍山路世纪阳光花园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马鞍山路历时10多年,先是扩建道路,后是修穿(北端部分),修高架,现在又在修地铁。 2009年修建高架,年五一通车,年1月1日封闭部分道路开始修地铁。 “城市建设不是应该早点规划设计吗? 这样刚建成,再挖,不仅浪费,还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李先生非常困惑。
让李先生不高兴的是,明明道路变宽了,车方便走了,但人却不方便走。 这条路旁边有人行道,一段呈曲折状,只能一个人通过。 尽管如此,人行道上还是站着两根路灯杆。
说到人行道,住在长江中路的吴老先生告诉记者,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间,这条路两侧被梧桐包围,夏天很凉爽。 之后,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梧桐被砍了。 之后,道路扩建,道路中间设置隔离栏……在一连串的辛苦工作之后,原本非常繁华的“安徽第一路”,人气下降,店铺变少,生意也恶化。
到处都是“桃花”,总有一天我会喝醉不能回家
合肥的地名也经常被市民诟病。
年,合肥网民“春水流”表示:“我不知道合肥有多少个同名社区。 北二环有“桃社区”,南部肥西桃工业园也有“桃社区”。 同时有“翡翠花园”、“翡翠社区”和“翡翠公园”; 有“锦绣花园”、“巴士锦绣园”和“锦绣园”。 经济开发区内有“桃源社区”,瑶海区也有“桃源社区”; 肥西县有“滨河区”,瑶海区有“滨河苑区”……“春水流”的吐槽,“我不怎么出门,所以寡闻不知道。 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喝醉了,连家都不知道了。”
“桃花”引起了麻烦。 一个武汉年轻人来合肥看望大学同学。 据朋友说,他住在“桃花社区”。 下了火车坐出租车,司机带他去了合肥北边的桃花社区,结果半天也找不到同学家,打电话才知道是南肥西县的桃花社区。 两地相距将近一个小时! 在合肥还会得到“杏林”的名字。 蜀山区和庐阳区分布着“杏林区”、“杏林街道”、“杏林区”三个不同的地名。 经济开发区内有桃源社区,瑶海区也有桃源社区,两者也是一南一北。
城市建设不是“拍脑袋”,需要动脑筋
从2006年3月开始,合肥启动“大建设”,包括综合交通工程、环境整治项目工程、园林绿化与景观整治工程、水电热电等公用事业工程、文教卫体等公益性项目、保障性住房与再建设项目工程、市政设施维护工程等9类。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合肥共完成工程366项,累计投入730多亿元,是“九五”和“十五”期总投资的4倍。 年,合肥新建大建设工程579件,总投资额833亿元; 年该市大建设工程继续建设、新建718个项目,总投资额914.01亿元; 年,合肥将投资690亿2400万元,启动989个大建设项目。 这7年来,合肥用于“大建设”的投资总额超过了3000亿元。
在城市建设高峰期的这个阶段,合肥的财政收入呈增长趋势——2006年,合肥市的财政收入为167. 77亿元; 年,该市公共财政收入694.4亿元。
合肥市主要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市建设不是“当头一棒”的工程。 合肥的一切建设都是根据城市规划中明确的项目逐步展开的; 城市快速发展的平台建成,不少工商公司上传,增加了财政收入,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对于人民关心的资金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大建设”的资金来源可靠,融资控制在计划风险的红线内,没有挤压老百姓对民生事业的投资。 合肥对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12项民生事业的投资大幅增加。
城市规划者:忽视细节,不以人为本
建立“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着名建筑和城市理论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馥先生,一生的目标是创造良好、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可以像诗一般、像画心一样生活在大地上。 但是,他发现中国几十年的城市建设没能绕开城市病。 他揪心的是,我国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误区,一些城市呈现出不健康的规划格局。 好的解体,烂的更烂。 古城坏了,新的乱七八糟。 而且,许多城市严重同质化,千城一面现象尤为突出。
在合肥工作并生活了50多年的劳诚,是高级工程师,是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退休前,他担任合肥市规划局副局长,参加过三次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编辑。 央视网记者劳诚采访了合肥的城市建设问题。
据劳诚称,解放后不久,合肥只有5万人,5平方公里。 目前,建成区面积4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0万人。 一方面,城市建设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如何人性化,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课题。 劳诚告诉记者,城市的快速发展令人耳目一新,但城市的无序扩张会带来很多问题。
“原来城市的道路是汽车、非汽车、行人三个板块。 现在有的路变成了两个板块,没有人行道或者人行道很狭窄。 这不是以人为中心的。 ”劳诚说:“以大欲求高是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的通病。 在市中心建设宽阔的道路,架设它,车的所有物就会集中在宽阔的道路和高架上,车开到路边很痛苦,容易堵车。 道路景观、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也遭到破坏。 宽阔的道路、高架桥是处理交通堵塞的愚蠢方法。 我们的人口在增加,我们的人口密度有香港那么大吗? 香港像我们一样堵车吗? 人都是8车道,12车道吗? 市中心高架林立吗? ”他无奈地说:“大多数情况下,专家的意见是没有用的。 有些人渴望一夜之间就能建成新的城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中国严重的“城市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与许多城市相比,合肥的“城市病”不是最严重的。 但是,其许多“病症”和“病因”,放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意义。
美国作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猛烈抨击美国的大城市结构,反而推荐欧洲小城市中的街道空之间做准备。 她认为,后者空之间有变化,尺度适中,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正实现了城市生活的理想。
城市建设规划必须听取民意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年底,我国城市(含县级市)数量超过650个,城市人口约7.1亿。 全国30个城市生活人口超过800万,其中13个城市生活人口超过1000万。
但是,城市的迅速发展不是我们乐观的理由。 随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与诉求失衡暴露出来。 在我国,城市建设目前需要向高效、完整、低碳、环境保护的标准转变,但回顾起来,历史的“债”太多了。
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城市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每天的高峰时间里,汽车比人走得慢的怪相时有发生。 另外,纵观全国,城市供水、燃气、热管网络等基础设施依然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 即使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奥运会外的一小块居民区依然无法采用市政水,必须开采地下水。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快速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宋迎昌表示:“中国的城市建设方法粗放,‘地方政府重视城市空之间的结构、产业支撑上的规划,在城市细节建设上缺乏以人为本的精神。 结果,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道路设计不合理,城市排水设施不充分,城市绿化率不高,环境卫生差。”
业内学者表示,政府将更多精力放在新区开发、地标建设、招商引资等可见的业绩项目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平时并不突出,只有面对暴雨、暴雪等灾害,才能看到城市功能的弊端。 结果,地方政府陷入侥幸,彼此不顾。
但是,矛盾由此出现。 这些政府不重视的“细节”,恰恰关系到人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民的幸福指数。
宋迎昌说:“在发达国家,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相对较高,民众的意见和关注点可以顺利地传达给当政者。” 因为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
宋迎昌建议,国家有效地向相关政府部门传达民众对城市建设的诉求和意见,建立在政府考核指标中增加以人为本文案的保障机制。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我国城市病病因探究:贪大求高求快 千城一面”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