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的成长烦恼:没有进步,没有超脱?
陈益刊
在前几天的莫干山会议“中国智库的现状与未来”分科会上,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智库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是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智库建设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被写入的协商民主之下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中首次提到智库建设。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这篇文章写在第8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下属的“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快速发展”一项中。
正如小李所说,中央正在推进民主主义。 也就是说,关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必须经过广泛协商后才能决定。 “现在正在制定文件和条例。 也就是说,那些问题必须协商才能决定。 ”
“在未来的实施决定中,智库将发挥作用,一些智库的重大报告将成为直接决定的依据。 这是中国智库迅速发展的时期。 ’正如小李所说。
但是,正如小李也指出的那样,现在中国的智库问题不少。
例如,从结构上看,官重民轻,即官方智库大而强,民间智库弱。 智库之间合作少,研究人才缺乏,研究做法论多,争论少,研究模式不足。
“智囊团需要多样化的动态解体。 如何写对策报告,这是个大问题,我在中央党校,有几份报告可能。 我们每个问题都有3~5种可能性,让中央选择。 我们擅长证明,不知道证据。 ’正如小李所说。
浙江咨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亭在论坛上报道了智库“潜规则”。 “如果领导人对智囊团意见很高,这个智囊团可能会有地位。 我们不说这是官本位,但基本上这个“潜规则”现在很流行,从一开始就有确定的制度作为支撑。 ”。
刘亭认为,中国智库存在两个问题。 是没有进步和没有超脱。 “不超前”是指咨询研究缺乏前瞻性、预测性,“不超脱”是指咨询意见缺乏客观性、独立性。
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波谈高校智库的问题。 他认为大学智囊团的学术味道偏颇,处理问题很薄弱。 另外,大部分大学智囊团管理混乱,个人色彩浓厚。 “第一依赖于自我驱动,弹性很大。 智囊中有各个研究者的资源地。 ”胡波说。
中国智库的这些问题怎么处理?
小李认为,第一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为方向,在社会主义协商中迅速发展智库;第二是建立智库大会,建立智库网络;第三,培养智库人才,特别是可以进行对策研究
来源:企业之窗
心灵鸡汤:
标题:“专家谈我国智库潜规则:领导高看一眼就有地位”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