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6字,读完约6分钟
回答者
巌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吕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本报记者赵月若雪
上周正回购利率大幅下调20个基点后,9月23日,央行继续进行14天正回购操作,操作量180亿元,比上周四增加80亿元,中标利率为3.50%,与上周持平。
在此之前的9月16日,有消息称央行将分别向5大商业银行提供1000亿元的slf (常备贷款便利),期限为3个月。 9月18日,央行将14天的正回购利率下调至3.5%,向市场发出了宽松的信号。 央行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并未发出明显的信号,而是采取量化增价拉平的方法,稳定目前的资金面。
货币政策框架的变革
近年来,央行青睐采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整工具,纷纷推出新的融资工具,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代替准备金等早先流传的工具撬动资金存量。
作为之前流传下来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slf于去年年初创立。 除了上周新闻中的5000亿元slf外,上个时期,央行推出了抵押补充贷款( psl ),作为基础货币投入的重要渠道。 此外,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整工具( slo )也于去年问世。
此前,北京中金企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正在转型,转型的核心是从早先流传的利率调控和数量调控向利用越来越多市场的价格调控转型。 因此,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操作工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丛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lf、slo等属于金融创新产品,与银行的流动性紧急诉求采用进行比较是央行应对流动性紧张的对策。 slf主要用于保证短期流动性通畅,是数量型操作手段,在结构调整方面更具特点,从运行机制、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和效果来看,不同于属于降息、降准等总量限制的价格型操作工具。
丛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的阶段,从目前中央调结构的政策目标来看,较为灵活的数量型工具应用显然是合适的。 他向本报记者解释说:“数量型工具有方向性地释放流动性,而且农业支援支援小等,可以附加结构性的要求和条件,可以更准确地提供流动性的方向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央行将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以实施货币政策,而不是一味降低利率、降准,基础货币的投入渠道开始更加多样化,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制比以前更加科学
与“此次投入5000亿元的slf下跌了约0.5个百分点”的说法相比,吕随启也同样认为slf不等同于下跌、降息。 作为定向操作,slf的采用对象是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受利率下降影响的是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价格。 在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方面,slf也远远小于降息对存款利率的影响,而是直接而有效的。 另外,相对于下调水平,5000亿元slf的投入只能缓解资金短期紧张,直接增加部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能改变资金紧张的趋势,而是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但下调标准改善了银行的整体资金运用能力,影响范围更大,
结构调整是重点
对比三季度以来的经济数据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吕副启表示,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不应该受宏观数据下跌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
吕启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不应该盲目追求短期效果。 “短期内,即使通过提高流动性的注入,维持增长率的上升,也是‘浴血’的效果,是不可持续的,从长期来看,有可能失去负面影响。” 他说,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战术,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是gdp增长放缓。 他说,为了高速增长而放慢结构调整的步伐,“在战术上是不合算的”。
丛氏从同样的观点说,要实现中国年初提出的gdp增长率7.5%的目标,从最近的金融数据来看,压力不小。 他认为,从大趋势评价看,我国目前处于增长速度减速阶段,政策上放弃过去总量刺激、大量信贷投放拉动经济增长的方法,越来越瞄准结构性调整,结构性调整带动增长速度减速是合理现象。
丛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从2009年开始,货币政策特别是信贷政策作为总量调控的效率大幅下降,用简单的刺激拉动实体经济增长在当前形势下是不现实的,只会进一步失去结构。 据他介绍,年3月贷款1.06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2.7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但据当时行业估算,投入的流动性有一半将进入房地产领域,另外1/3将进入短期贷款,“打破东墙”。 意味着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比例大幅下降,资本市场配置不太有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沿用至今流传的总量控制的思路,也只能导致资产价格再次泡沫化。 ”他说。
丛岩表示,从过去的实践看,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信用投入已经不能正常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5月和6月的方向性下降等方向性缓和刺激,带来了暂时的经济反弹,仅靠注入信用资金已经不能持续推进经济增长。
丛认为,从长远目标来看,有必要降低利率,降低融资价格,但在目前结构缺失的情况下,条件还不成熟,“在目前情况下,利率下调对‘泡沫经济’的作用可能更为明显。” 他说:“目前,我们首先必须纠正一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不推进结构调整,换言之“脱泡沫化”,就不能成为未来资本市场上利率下降向实体经济倾斜的一种手段。
丛岩建议,货币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稳健,对民生的社会投资可能是政府未来值得关注的行业。 产业方面农业支持少,要处理三农和中小微型公司面临的困境,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过剩的产业,通过货币政策优化调整产能过剩的领域和产业。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拆析称新常态下调结构才是货币政策要点”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