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4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记者魏晟)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25日在谈到此前备受瞩目的“青岛港贸易融资事件”时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打击虚假出口贸易专项行动检查过程中,发现多家公司伪造、变造、重复采用商业文件、 发现通过报关进口的常规货物贸易文件适用等方法构建虚假贸易,使出口贸易成为投机套期保值的工具,发展为热钱乃至违法犯罪的跨境资金转移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司长武瑞林25日在外汇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汇局此前确认虚假转口贸易档案金额近百亿美元,其中15起案件被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对虚假再出口贸易事业的打击逐渐加深,虚假再出口贸易得到比较有效的抑制,再出口贸易投机套期保值行为呈现收敛状态。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6月6日成功挂牌在中国香港地区联合交易所主板上。 然而,上市前夕,该公司所在地的贸易企业被曝光融资欺诈。 上市当天,青岛港首次公开承认相关调查的存在。 之后,该事件继续发酵,随着相关地区、品种的扩散,引起了银行对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收紧。
武瑞林表示,青岛港贸易融资事宜不是单纯的外汇管理问题,这里不仅涉及外汇融资和本币融资,还涉及诸多金融监管部门,外汇局首要负责国内外外汇融资行为的监管。
他表示,实际上,青岛港贸易融资事件爆发前,国家外汇局于去年4月发起打击虚假出口贸易专项行动,对13个省市的大宗出口贸易进行专项检查,今年进一步将检查地区扩大到全国24个省市,并对进行出口贸易的银行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 其中青岛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检查的地区之一。
武瑞林表示,在检查中发现青岛港事件的部分当事人主体有牵连,多家公司构建虚假贸易,出口贸易成为投机套利工具,发展成热钱乃至违法犯罪的跨境资金流动通道。
“其中,一些银行没有履行交易真实性审查职责,为公司进行中转贸易融资和支付,在中转贸易融资的异常增长和虚假的中转贸易业务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
武瑞林指出,虚假再出口贸易严重危害着外汇收支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在加大热钱流入压力的同时,为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资金提供了非法跨境资金流动通道。 助长了金融资本事实上的虚脱,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乱了外贸数据的统计,影响了整体宏观形势的评估。
其次,国家外汇局按照既定的稽查工作安排和部署,继续严厉打击虚假转卖贸易行为,在查处外汇违规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外汇管理规定处罚,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外汇局也继续承担相关部门 (完) )。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外汇局谈青岛港贸易融资:转口贸易变为热钱通道”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