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56字,读完约11分钟

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三个维度

●黄少安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山东快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从经济增长来说,花费较高的公共福利,即支出,会减少生产支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增长,也威胁到老百姓的长期福利。 民众也必须慢慢明白这个道理。 不要对公共福利要求太高。 因为高公共福利不能处理问题,最终会带来新的问题。 羊毛出在羊身上,必然会提供更多的政府公共福利,收税也随之增多。 如果政府高债务和经济衰退相撞,政府有可能破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这个原因。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很多人说中国今年的经济不太景气,其实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7%,当然我们想更快一些。 根据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快速经济发展的规律,通常到了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时,增长速度比较低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强调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一,淘汰落后一点的产业、落后的产品、落后的公司,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 2008年金融危机后,应该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太理想,为什么? 他认为,为了保护就业,必须保证增长,但为了保证4万亿美元的增长,他将其破坏了。 应该被淘汰的产业、公司、产品,不仅不会被淘汰,反而会打开通道,受到保护,接下来就是产能过剩。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中国现在告别了过去的高增长,增长率回到了7.3左右,现在政府和领导层也同样面临着压力,说回到了“经济新常态”。 但是,到了今年第四季度,必须保证7.5%左右,会不会影响失业率的提高?

警惕收入分配调整的陷阱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目前宏观意义上关注的焦点,如何调整? 有很多纬度。 地方政府关心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老百姓关心的是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政府是融资主体或投资主体,实际上也是市场主体。 公司和政府有融资结构、投资结构的问题,国家经济结构快速发展空之间有地域结构的问题,制度层面有全制结构的问题,所以现在提出混合全制。 大家都很在意收入分配的结构。 这也和大家最相关。 中国目前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即收入分配极端大、人们对公共福利要求高、支出大、政府面临多难的选择,必须在公共福利供给和长期经济增长方面加以选择和平衡。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东南亚一点的国家,中南美一点的国家,就是经济掉进这个陷阱之后,再也没有起来过。 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采取措施跨越这个阶段。 一旦跨越,就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所以,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很重要。

中国目前的分配现状是,首先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人均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人均平均”的概念掩盖了许多问题。 二是创造财富、创造知识的不赚钱,或者赚的少,转卖财富、知识的多,少数转卖权力的最赚钱。 实体经济部门认为,从事农业的不赚钱,生产工业品的不赚钱。 现在,生产电视、冰箱等工业品的都微利了。 2%左右的利润率即使很好,但金融部门的利润率很高。 当然,并不是现在的金融有问题,但是赚钱很多。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这种状态会扰乱人们的价值观,或者弄错激励机制。 不是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也不是通过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希望在分配的环节上多分一些。 简单地说,我不努力做蛋糕,分蛋糕的时候更想分。 我说不管怎么分,分在手里就行。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会导致各种管理资源的不匹配和浪费。 例如,大量的资源在非实体经济部门,金融业、现代物流行业、投资行业等,最典型的就是人力资源的错误配置,目前中国最有才华的是涌向党政机关和金融业,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在普通体制下,公务员是低风险、低收益的职业,但现在成为高风险、高收益的职业,赌性很重。 说实话,真正能贪污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公务员收入并不高,他们也很难。 但是,在高中是精英。 现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不是精英。 这是选择千里一、万里一的。 很多公务员忍受到了处级,辛苦了一辈子。 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在里面? 这个问题大家必须考虑。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 首先回归劳动价值论,是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赚钱。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公共福利的供给必须按照预期进行管理

这里将侧重于公共福利。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公共福利陷阱。 现在,中国人民和七十年代不同,大家物质享受的欲望膨胀了。 我想度过美好的日子。 这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有什么人能力差,或者抓住机会的能力差,收入就会变低,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过去大家都很穷,所以心理上觉得无所谓。 现在不同了。 你让我穷,恶心的程度比原来大得多。 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过30多年,国家也比原来更有钱了,民众希望国家能提供越来越多的福利,公共福利的期望也增加了。 领导层比较亲民,乐于关心老百姓,关心民生。 报告、考察后,如果发现一点地方人民都做不好,表示要处理这个问题,如果有失业就有失业救济,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甚至买不到房子,这些都属于公共福利。 公共福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钱。 经济高速增长时,大家收入增加的时候,公共福利增加老百姓也不增加的感觉没那么明显,但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的时候,老百姓反而对公共福利要求高了,这就不好办了。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必须从科学的角度认真考虑,老百姓在公共福利上的财政支出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各级官员不能随便表态,要从财力出发,不能完全听从老百姓的意愿。 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是老百姓,我认为公共福利越多越好,但是提供公共福利需要钱。 想想这些钱来自哪里,最终不是来自财政收入,而是来自我们自己。 公共福利要有刚性,不能加也不能减。 例如,假设政府可以为老百姓处理100元的公共福利。 政府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亲切感,说要给120元公共福利,那时处理了118元。 另外,你说的话被骂了不算数。 因此,管理民众在公共福利方面的期望,虽然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很重要。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从经济增长来说,花费较高的公共福利,即支出,会减少生产支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增长,也威胁到老百姓的长期福利。 民众也必须慢慢明白这个道理。 不要对公共福利要求太高。 因为高公共福利不能处理问题,最终会带来新的问题。 羊毛出在羊身上,必然会提供更多的政府公共福利,收税也随之增多。 如果政府高债务和经济衰退相撞,政府有可能破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这个原因。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应因地制宜

看看中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现在各级政府要说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想到的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同于产业升级。 说到产业结构调整,各地方政府都在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到处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园。 我不能说错了,但必须实际出发。 哪里有很多战术性的新兴产业? 从2008年到现在,每年都有人呼吁调整产业结构,结果所有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实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而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提出“再工业化”,从而迅速发展实体经济,这是为什么? 产业结构调整是不同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种产业间的比例,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完全不同,要接受具体的资源和起点制约等,山东和广东可能不一样。 为了山东省快速发展金融业,建设“金融中心”可能不是明智之举。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产业升级无异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公司和产品的价值。 产业升级必须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改造和升级以前流传下来的产业。 产业升级是指迅速发展战术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 不是很多,而且发展很快直到现在,大部分财富都是工业和农业部门产生的。 我们将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技术、新体制、新理念,改造和提高我们以前传下来的工业和农业,是产业升级的第一点。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另外,要迅速发展战术性新兴产业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中国这么大,要根据省份和地区做出不同的选择,不能筑巢。 中国几年前说是光伏产业,利用太阳能,结果成了世界经济的笑话。 各地蜂拥而至,迅速发展,形成恶性竞争,生产能力过剩。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由生产要素结构和生产要素水平决定。 在一些国家和经济板块,生产要素第一是通过土地利用大量低素质劳动力,必须很好地利用它。 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光靠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永远无法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无法升级。 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实现产业升级,必须改善生产要素结构,降低对自然资源和低素质劳动力的依赖度,不能再吃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等。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所以,在中国现阶段,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花钱培训国民,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术素养,把钱投到别人身上。 没有高素质的国民、高素质的产业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引领,就不可能实现产业升级。 退一万步说,即使有钱买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如果国民素质不行,产业工人技术不行,生产的产品也不行。 政府不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这是市场、公司要做的事。 政府是向人投钱,向科学技术投钱,向学校投钱。 几年前,中国做了件好事。 很有战术意义。 是大学的扩大。 大学生失业是个伪命题,请调查一下。 毕业两年都没找到工作的人很少。 中国现在发展很快,就业机会那么多,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 只是,暂时找不到预期工资的工作单位,暂时“失业”。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最后,让我谈谈经济增长的动力。 世界经济不景气,你怎么看待现在的经济增长率? 其实可以保持在6.5%-7%,就快到了。 现在应该关心的不是增长速度,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 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费用、出口。 你觉得投资怎么样? 目前,不少专家批评,但另一位非专家也觉得,中国gdp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投资拉动所占比例过高。 这个批评至少对中国现在的大部分地区是错误的。 为什么?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努力成为发达国家,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 现代化是什么? 现代化的两轮、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两轮驱动着现代化。 工业化就是建立工厂,城市化就是建立房子。 办工厂必须投资,办城市必须投资,不投资就不能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 在不同的地方建立工厂和城市,连接不同地区的工厂和城市,建设铁路、公路,建设机场,建设基础设施,也是投资。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现在每天都有人批评投资太多,不投资怎么现代化呢? 值得批评的是,投资拉动不是主要的,而是提高投资效率和改善投资主体结构。 中国经济“两头驻外”,处理了就业问题。 应该说这很好地利用了全球市场,发挥了中国人多、素质低、资源少的局限性,这个阶段是中国必须经历的阶段。 但是,在现阶段,中国可以考虑产业升级的问题。

“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而且,费用将带动gdp的增长。 实际上,为经济增长付出代价并不需要政府的担心,政府胡乱担心也没用。 的本质是收入增长的问题,有钱人没人花吗?

(南都评论记者陈建利整理) )。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学者:高公共福利对经济增长不利 不能处理问题”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