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14字,读完约5分钟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发自内心的。 人心向善,做赞扬人的事的人心向恶,做冒犯人的事的人心动摇,社会就会动荡,人心平静,社会也会平静。

古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所有人都向往的。 其中,所有人都各司其职,各司其职,乐在其中,也没有纷争冲突。 究其原因,正因为人心平静、平静、无欲,社会才不会陷入欲望的泥潭。 现实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沉醉于满足外界条件,花时间追逐自己的欲望。 在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内心在成功的时候得到了满足,但不久又会陷入对下一个欲望的追求。 人的欲望会永远填满不满。 追求它们只会让自己陷入无限的轮回。 只是自己内心得不到安宁。 其实,社会不和谐问题的本源是人的内心欲念。 社会和谐与否完全不是外在的制度和条件,而是人心。 一些守法的人害怕他们违法后受到的惩罚,害怕由此带来的蔑视和孤立,害怕违法后内心的不安。 也就是说,他们迫于各种压力,必须遵守法律等各种制度。 所以,一旦他们不受限制了,一旦他们钻了法制的空子,他们就会开始自己不该做的事件。 在他们意识到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之后。 只有他们心中唯一的良知限制他们的行动。 这时,如果他们又被强烈的欲望所吸引,意志不坚强,那么那一点良知也会随着欲望的增强而消失。

“「夏翎彰作品」论心”

现实社会中的法治制度也不完全健全,也不是涵盖我们生活的全方位。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自己内心的良知来引诱我们走正道,分辨善恶。 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自己内心的良知,不会因为一时的需要而迷失。 心中没有良知,心中做不到的人非常危险,他们自己在社会中也一步也走不动。 无法判断自己做的事是否正确,容易受欲望的驱使,即使有法律也不容易限制行动。 心中有良知,有法,就像身处无法的地方,一切都井然有序,平静祥和。 由此可见,社会的和谐是否取决于人心的和谐。 抱着如来就像看待如来,抱着屎就像拉屎。 只要人心平静淡定,不管外界如何,他眼中的世界都是美好的,也不必担心他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一颗心指导着他的行动,所以为了社会的稳定,修心对个人很重要,确立统一健康的公共意识形态也对国家很重要。

“「夏翎彰作品」论心”

为了实现内心的平静,我们不需要去外界寻找,也不一定需要拥有什么。 追求外在条件只会使我们成为物质的奴隶。 被物欲支配的人是不自由的人。 而且,你拥有的东西有一天可能会消失。 世间万物如此,一切都是梦幻的泡沫,一切都将虚无缥缈。 唯一真实永恒的是心灵,铁器随着时代生锈腐蚀,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倒塌。 只有坚定的心,永远不会动摇。 很多人为了让自己安心,选择了在外部条件下满足自己。 但是,即使得到了一切,内心真的会平静下来吗? 相反,正因为得到了,有时会越来越感到迷茫空空虚。 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一定会失去其他的东西。 虽然可能获得了身份地位,但放弃了谦虚的心; 虽然得到了金钱和名声,但失去了淡泊的心。 大部分人在追求外界条件的过程中,都会逐渐迷失自己,失去真心。 而且,圣哲贤人重要的地方在于,无论身份、地位,或者得到什么,他们都会固守自己心中的净土,不为外界所动,不为事物所喜,不为自己所悲。 即使身无分文,家人四壁江山,也不会因此感到丝毫羞耻和失望; 家境优裕,有钱,即使取得了什么成就,也不值得骄傲。 如果内心丰富充实,也不需要从外部填补。 大多数情况下,和自己相处不好,一点小事就烦,停不下来。 最后,只会让自己内心烦恼。 所以,我们要抱着平常心看事情的变迁,享受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这样的话,没有什么能扰乱我们的心境。

“「夏翎彰作品」论心”

(/h ) )人们嘲笑拉驴的愚蠢和贪婪,只想着眼前的事,不能遵从自己的意志,嘲笑被情欲拖累。 但是,我们自己不是和驴一样吗? 我们总是不断折磨自己,不能像驴子一样停止自己的脚步,一生都在为欲望的追求而痛苦。 人生短暂,欲壑难填。 人永远不能完全满足。 何必把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最终会消失的东西上呢? 如果总是为某些事件烦恼的话,凡人就会给自己添麻烦。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人类都是作茧自缚,被欲望束缚住手脚,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也无法专心修行。 看起来好像欲望驱使着人们,但最终只是原地踏步,像驴子一样总是团团转,沉入轮回。 和古人相比,科学技术有了发展,但智慧不是必然的。 人们陶醉在物质组成的泡沫中,变得轻薄,变得更脆弱。 在时代的洪流中,人总是被裹挟着前进,但失去了自己的意见,戴着有色眼镜注意事物,难以辨别真理。 人心本来就清澈透明,有无限的潜能。 随着世事的变迁逐渐模糊,感觉麻木,几乎失去知觉能力,只露出最浅的部分,所以人也显得非常肤浅。 其实不管是圣人还是十恶不赦的人,他们的本心都是一样的,只有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同,所有人才能成佛。 只有切断、抛弃、远离,我们的心才能免受外界的附着,反映万物的真实情况。 之所以会有错误的观念,是因为随着附着物的积累,会映射错误的观点,从而产生幻觉。 只有把它们扔掉,才能真正看透。 放下一切,幻觉也会停止。 那个时候,它就是永恒的,也就是不生灭,不肮脏,不增加,不减少。

“「夏翎彰作品」论心”

故曰:“圣人无情。

夏翎彰近影

作者简介:夏翎彰、笔名秉藏。 读书写字,河北出身,2005年出生于重庆,在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上高中。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夏翎彰作品」论心”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