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1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发改委于去年11月18日召开了《政府批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年本)》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巡视员李忠娟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是发言的实录:

记者:

第一条是钢铁、有色、水泥、化肥、造船设施的项目。 我刚才说过了,在这里钢铁和水泥有过剩的生产能力。 我现在把那个从批准变更为申报。 我觉得有那些具体的政策来限制它。 因为现在它已经是过剩的生产能力了。

李忠娟:

感谢这个媒体朋友的提问。 刚才顾大伟司长已经说过,外资行业下放的幅度很大,版政府批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工业行业下放和取消的力度也很大。 其中包括刚才该记者朋友提到的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的批准事项,已撤销批准并实施备案。 第一,国家重要项目的布局基本完成。 2004年以来,我以钢铁为例,我的委员会批准了钢铁项目大致有48个。 这里有大家熟悉的首钢、京唐钢铁、鞍钢鲅鱼圈钢铁、宝钢湛江钢铁、武钢防城钢铁,这就是现代沿海钢铁基地的项目。 还有首都钢铁、重钢、大连特钢、广钢、河钢、昆钢等一系列城市钢铁厂搬迁项目。 另一个是宝钢新疆八一、酒钢、包头,以及太钢、钢铁等内陆资源地的钢铁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产业布局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我想说的国家重要项目产业布局差不多完成了。

“发改委: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第二个考虑因素是,国家抑制产能追加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 虽然刚才的记者很担心,但在大家熟悉的年10月,国务院发表了解决产能过剩严重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 41 )号文》。 本文件要求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批准产能过剩领域的产能新增项目。 在该指导意见提出一年后的今年1-9月,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等产能过剩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14.4%、31%、6%。 我们也分析了投资结构的情况,基本上用于持续项目,首先投入到一点点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产品深加工项目上。 因此,总体来说,我认为抑制国家生产能力增长的措施已经开始见效。

“发改委: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第三个考虑因素是迫使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的初步形成。 目前,在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领域,市场诉求已经进入平台期。 我这里有一些数字。 1-9月钢铁产量增长2.3%,船舶领域下降14.9%,基本上这些领域的产量增长处于或开始减少平台期。 生产能力过剩领域的生产经营基本上处于微利状态。 钢铁领域1-9月的销售额利润率为0.71%,电解铝为负3.73%,它基本上是微利或不赚钱了。 由于该公司扩大生产能力的意愿明显减弱,投资趋于合理,日益集中于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的项目。 一些公司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有点特色的公司和劣势的公司已经开始分化。 因此,通过市场机制逐渐形成了让没有竞争力的公司退出市场的环境。 这是我们想说的第三个方面。

“发改委: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第四方面相关的经营管理措施逐渐完善。 另一方面,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比较有效地促使了环境保护外部价格的内部化,使一部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的公司撤出市场、调整,从而加大价格支出。 另外,《政府批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年本)》要求在取消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等项目批准的基础上,对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继续严格执行指导意见,各地方、各部门都是 各部门和单位不得供应土地、海域。 可以对信用支持等相关业务进行评价、环评审查、新增,合作推进解决产能过剩矛盾的各项工作。 这是我们批准的目录中文件的第一页有确定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委工业新闻化部正在建设钢铁等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领域的项目新闻库和新闻预警机制。 这是通过及时发布新闻,使公司调整投资方向和要点。 目前,项目新闻库正在试运行,新闻预警系统正在建设中。 这是国家一级有法律法规、有部门规章、新闻和监管方面纵横合作的措施。

“发改委: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在取消对产能严重过剩领域投资项目的批准后,投资主体认为不仅要考虑内部条件,还必须考虑外部条件。 由于这更为谨慎,银行认为在信贷支持时会更为谨慎。 节省项目审批和相关手续花费的时间,也有利于公司投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积极作用。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发改委: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