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7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吴量亮郑莉
全省经济实务会议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特别注重雪中炭、济人的困难, 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的综合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处理群众反映的强烈环境问题。 如何落实这些措施,促进民生持续改善? 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
让全体人民共享快速发展奖金,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我省重构机制,补短板,下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让困境中的人都得到社会关注和温暖,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协调快速发展,相互促进。 截至去年10月底,当年实施的33个民生项目中,山区农业保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性安居项目等8个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h ) )会议提出,划清界限,突出要点,遵守制度整体基本思路,继续增加民生投资,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贫民区改造等民生工作,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快速发展中引导人民分享红利,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吕连生表示,如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果不惠及广大群众,快速发展将失去动力,失去意义。 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变革的快速发展能够成功应对当前和今后的一系列挑战。
空气体质量等环境问题,大众越来越关心。 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重污染气象应急预案,加强工业废气、汽车废气、燃煤锅炉、秸秆焚烧、城市扬尘等对策,建设了重污染气象监测预警系统。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期快速发展的最大本钱,也直接关系到民生。 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方青表示,生态特征已成为经济特征、快速发展特征,是提高当前人们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重视雪中送炭人的困难,提高投入的质量和效益
民生项目是保证改善民生的比较有效的线索。 近几年来,我省持续推进这项事业,做了一件群众有目共睹的实事。
省民生工程办公室负责人表示,2007年至2007年,全省累计投入2493亿元,实施了50个民生工程项目,突出了要点对人群的保障。 在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项目中,有700多万人完成从义务教育到高中(中职)、高等教育的各级学业,促进学的教育
就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93.4万人,在促进劳动者收入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逐渐上升到70%左右,促进疾病的治疗;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保障人数达到3350万人,促进养老; 建设廉租房、公租房48.2万套等,促进居住。
会议进一步聚焦要点,精准发力,科学规划民生项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区分普遍优惠和优惠,特别注重雪中送炭,救人,优先抓好扶贫工作 民生工程建设也要创新方法做法,积极运用服务采购等市场化做法,多渠道增加供给,提高服务效率。
去年1月至10月,全省民生投资额2897亿元,财政民生支出比例进一步上升至81.9%,其中民生工程投资额650.8亿元,支付进度达到年筹资额的94.8%。 吕连生说,要进一步落实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保持就业稳定、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等重要政策,做好惠及人民的好事。
树立艰苦生活的思想,确保民生网的根基稳固坚韧
消除贫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 会议强调,要反复科学扶贫、点对点扶贫、教育扶贫,防止中国不实,防止贫困代际传播,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消除贫困的投资需要注意分配的客观公正。 平均分配既不公平,也不公正。 方青建议,扶贫必须越来越面向特定的人口、具体的人口。 就教育资源而言,新增加的资源应该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家庭倾斜,精准发挥力量,有力阻止贫困代际转移。
就业是民生之本。 去年是我省就业提高年。 全省各地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就业形势在稳定中呈现良好态势。 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城市实名制新增雇佣63.35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省经济新闻中心预测处经济师王莉莉要以产业升级诉求为中心,积极宣传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化等办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 此外,有关部门必须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应对结构性失业。 去年以来,创业带来的就业效果也非常明显。 截至去年9月底,全省对2.57万人进行创业培训,发放创业培训补助金3300多万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0.4亿元,贴息资金3.4亿元,无担保贷款项目3000多个,2.2亿元,1.4万高中毕业生自主
会议指出,新生代集团创新创业积极性高,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在孵化基地建设、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产业指导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上马、送路,以创业带动就业。
省委、省政府确定,全年财政资金要继续向民生倾斜,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紧逼的生活思想,继续压缩三公经费等常规支出,腾出越来越多的财力保障民生投入。 只有牢牢编织整个社会保障网络,确保网络根基稳固坚韧,才能给全社会带来稳定可靠的民生保障期望,促进社会公正。 方青说。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织好保障民生“安整个网络””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257.html